R.G-286無氰堿性Zn-Ni合金工藝維護

瀏覽:2212 發布時間:2020-03-27

    目前鋅鎳合金生產線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所得到的鍍層含鎳量不夠穩定,鍍液易變化比較難控制,我公司推出R?G-286堿性Zn-Ni合金工藝,其鍍層中含鎳量控制簡單,可以形成含鎳量10~15wt%的單相鋅鎳合金鍍層,具有極佳的深鍍能力和分散能力,就算是很復雜的部件中也能同樣達到要求,具有良好的鈍化性能。要保證鍍層有足夠的鎳含量,鍍液成分,工藝參數的控制是至關重要的。

1.對電鍍生產廠家的軟硬件要求

    軟件方面:企業要有比較完善的各項管理制度,原材料及添加劑的添加要有專門人員負責并記錄,有專門的化驗分析人員;因為合金電鍍的技術難度遠大于單金屬電鍍,沒有一定知識水平的現場工程師是無法保證產品質量的,比如鋅鎳合金鍍層中的含鎳量就與下述多種因素相關:鍍液中Zn2+含量、NaOH含量、Ni2+含量、同時又與NaOH:ZnO之比、Zn2+:Ni2+之比、鍍液的溫度、鍍液中的基礎液含量多少、鍍液的過濾速度(攪拌強度)、陰極Dk等多因素有關,在這些影響因素中又要分清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只有會綜合分析控制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

    硬件要求:(1)有去離子水設備、冷凍機、過濾機(2)化驗室裝備有冰箱、水浴、赫爾槽、整流器、721分光光度計等及其它化驗必備的設備儀器。

2.用赫爾槽來檢測調整鍍液的標準流程

    (1)取樣分析ZnO,NaOH,其中ZnO含量每班至少分析二次,NaOH每班分析一次,然后根據分析結果調整至工藝范圍。

    (2)在恒溫水浴或冰浴上定溫至25℃,放入赫爾槽,開始做赫爾槽實驗,一般需要做三片1A×5min ,1A×10min ,0.2A×10min 然后觀察試片狀況,最好與開缸(或正常生產)時已封樣試片對比,進行相應的調整,三片在正常情況均是全片均勻光澤,鎳含量在中下限時,試片比較白亮一些,含鎳量在上限時,試片比較暗黑一些。

    (3)分析鍍液中ZnO、NaOH和Ni2+三種主要原料的含量,調整保持NaOH:ZnO=10~12左右,Zn2+:Ni2+=12-3,當采用六價鉻鈍化液時,可獲得鮮艷的鈍化層時,鍍層中含鎳量可保持在10~15wt%范圍時,注意鍍層中含鎳量越高,彩鈍膜色調越深,可根據經驗控制。鍍液中鎳離子或鍍層中含鎳量用721分光光度計測算,鍍液中鎳離子含量范圍為1.2~1.8g/L。鍍液中含鎳量每班測二次以上為好,鍍層含鎳量范圍為10~15wt%,R?G-286鎳劑每10mL含Ni2+約為0.75g。

    (4)根據分析結果先把赫爾片調整好后,參照赫爾槽調整大槽即可。

3.現場生產維護與糾正

    (1)Zn-Ni合金中 Zn2+和Ni2+的補加是必然的,R?G-285鎳劑按600~1000ml/kAH補加,此時Zn2+的消耗量大約為450~650g/KAH,鋅的補加最好使用溶鋅槽來進行。

    (2)鋅的絡合劑是NaOH,NaOH含量在120~140g/L比較適合,此時具有較好的分散能力和深鍍能力,控制NaOH:ZnO=12左右為好。

    (3)R?G-286絡合劑主要與鎳離子形成絡合且使之與鋅共沉積,同時可保證鍍液不渾濁,不產生沉淀,用量主要取決于鎳離子和鋅離子的含量及鋅鎳之比,鍍液中含量過低鍍層低區不佳,整個鍍層比較暗淡,此時應適量補加;過高電流效率下降,在鍍液中的含鎳量在規定范圍內時,鍍層中的含鎳量達不到標準,此時必須進一步提高鍍液中鎳含量才能維持生產,消耗量:300~400ml/KAH。

    (4)補加鎳劑時,必須首先用R?G-286絡合劑絡合后才能在強烈攪拌下加入鍍液中去,即R?G-286鎳劑:R?G-286絡合劑=2:1,生產一段時間后的老槽可按3~4:1混合補加,注意兩者混合后,要盡快加入到鍍液中去,長時間放置可能會有沉淀等現象產生。

    (5)R?G-286光亮劑,適量的光亮劑可獲得光亮、平整的鍍層,且能防止高區燒焦,擴大光亮電流密度范圍;過低高電流區粗糙啞白;過高鍍層脆性增加,消耗量:200 ~300ml/KAH。R?G-286促進劑,避免低電流密度區域鍍層發黑,消耗量:50 ~150ml/KAH。R?G-286軟化劑,降低水的硬度,提高深鍍能力。

    (6)鍍液對溫度有嚴格要求,正常生產時恒溫于20~28℃,溫度過高,高區易粗糙燒焦。

    (7)連續過濾是非常必須的,過濾機流量4倍(以上)于鍍液,濾芯精度20μm,要求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濾芯,切記!

    (8)鍍層中不溶性陽極只能使用鎳板,最低要求為鍍厚鎳的鐵板,要求經常取出觀察,防止鍍鎳層破損,配槽水最好是去離子水,最低標準城市自來水。井水、湖水、河水不可使用。

    (9)所用的NaOH最好選用精制級,溶鋅用鋅錠應選用高純度鋅錠,一般為0#鋅錠。鍍槽和溶鋅槽不能用鐵槽,掉件要及時撈起。

    (10)堿性鋅鎳合金鍍液中的Na2CO3上限為50g/L,超過此值會增加鍍液粘稠度,導致槽壓上升,鍍層低區發灰等,每半年或1年,用冷凍法除去Na2CO3

    (11)鍍液中異金屬雜質如Cu2+,Pb2+,Fe2+,Fe3+會造成鍍層的低區發灰發暗及鍍層發花發霧等故障,由于鍍液中含絡合劑,這些絡合劑對異金屬雜質也有較強的絡合作用,故用鋅粉置換法,處理效果沒有堿性鋅酸鹽鍍鋅明顯,建議用小電流密度電解除去為好,Dk0.1-0.2A/dm2,同時攪拌鍍液,較長時間電解可去之。

    (12)大處理程序:首先加入試劑級鋅粉2~4g/L,攪拌0.5~1小時,加入試劑級活性碳2~4g/L,攪拌0.5~1小時后過濾,過濾好后,Dk0.1~0.2A/dm2電解12小時,然后分析調整各組分,打赫爾槽試片調整R?G-286絡合劑,R?G-286鎳劑和R?G-286光亮劑,R?G-286促進劑,R?G-286軟化劑,,參照赫爾槽調整方案執行即可。

4. 堿性鋅鎳合金電鍍常見故障分析與排除

堿性鋅鎳合金電鍍常見故障分析與排除方法見表

故障現象

可能產生的原因

排除方法

鍍層起皮、起泡

①除油脫脂除銹不徹底

②鍍液中有機添加劑過高

③鍍層過厚,內應力大

①加強預處理

②采用活性炭吸附,電解等方法

③控制鍍層厚度

鍍層脆性大

①鍍液中鎳含量過高

②鍍液中有機雜質過多

③鍍液溫度過高

④預處理除油不凈

①分析調整鍍液

②用活性炭處理鍍液

③降低鍍液溫度

④加強預處理

鈍化膜色澤不均勻或發暗

①鈍化液中主鹽濃度過低

②促進劑含量不足

③鈍化時間過長

①增加主鹽濃度

②補加促進劑

③縮短鈍化時間

鍍層發暗

①鍍液溫度過低

②鍍層鎳量過高

③鍍液中金屬雜質含量過高

④鍍液中鋅鎳比例失調

⑤添加劑含量太少

①調整溫度至工藝規范內

②用調整至工藝規范內

③小電流電解或加入少量鋅粉處理

④分析調整鍍液中鋅鎳比例

⑤適量補加添加劑

鍍層結合力差

①預處理不徹底

②預處理溶液使用時間過長

①加強預處理工序

②補充或更新預處理工序

鍍層有針孔麻點

①潤濕劑含量不足

②鍍液中有機雜質太多

①補加適量潤濕劑

②用活性碳處理鍍液

鍍層鈍化不出彩虹色

①鈍化液溫度過低

②鈍化液溫度過高

③鈍化液成分失調

④鍍層中含鎳量過高

①升高鈍化液溫度至工藝規范內

②降低鈍化液溫度

③調整鈍化液成分

④分析調整鍍液成分

鍍層表面粗糙

①鍍液中含有固體雜質

②鍍液溫度過低

③電流密度過高

④添加劑不足

⑤絡合劑不足

①過濾鍍液

②升高鍍液溫度至工藝規范內

③減低電流密度至工藝規范內

④補加各添加劑

⑤補加適量絡合劑

鍍層鈍化困難

①鍍層中鎳含量過高

②鈍化液溫度過高

③鉻合劑濃度過高

④鈍化液老化

①分析調整鍍液成分

②降低鈍化液溫度

③降低及濃度

④分析調整鈍化液成分